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世界中医药》 > 202010
编号:13478484
李仝教授基于伏邪理论辨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经验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5月15日 《世界中医药》 202010
     李仝教授认为放射线是一种特殊的“燥邪”,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多已经过手术、化疗、放疗多次治疗后体质虚弱,当“外感燥邪”时不能抵御邪气入侵,燥邪使肠道传导失司,脾升胃降的功能遭到破坏,胃气上逆则表现为恶心呕吐;脾不升清,脾失健运则脘腹胀满、食少纳气、泄泻,升举无力,中气下陷而里急后重。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导致“燥邪”留于体内生成内燥,燥邪使津液分布失常,停聚而为湿,久病化瘀,湿热瘀互结使得病情反复发作,病情缠绵[10]。患者体虚又容易招致外邪,在季节更替,或饮食不当,或感受寒邪的时候容易使疾病再次发作,若不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棘手不易治愈。

    伏邪的本质为正虚邪实,正气不足易造成邪气内伏。李仝教授常认为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机虚实夹杂,若一味用清热燥湿容易败坏脾胃使正虚邪进,祛邪的同时常常注重固护脾胃;若一味的用补药,易敛邪不利于伏邪的透达,还会促进脾胃滋腻阻碍气机的运行。因此,李仝教授认为祛邪和扶正不可偏颇,二者力量的强弱应视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,患者体力尚可,祛邪力量可稍多于扶正;若体力稍差可扶正的基础上加些祛邪的药物。

    2 未病先防,调理脾胃

    《黄帝内经》最早提出治未病的思想,姜良铎等[11]指出,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括:未病先防 ......
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838 字符